首页 | 综合通知 | 教务教学 | 学术交流 | 留学信息 | 科研管理 | 文献服务 | 招标信息 | 网络服务 
当前位置: 校园公告>>学术交流>>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第三届智能机器人技术前沿论坛

2022-10-09 17:15 航天学院


一、会议时间、地点、形式

会议时间:2022年10月10日—2022年10月11日

会议形式:线上、线下混合

线下会议地点:航天学院6号楼5楼会议室

线上会议腾讯号:10日上午702 353 293

10日下午 226 406 966

10日晚上 982 407 386


二、会议组织方

主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

承办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省自动化学会智能机器人专委会


三、会议日程安排


报告信息

时间

10上午

主持人:张夷斋

领导致辞

8:20-8:30

丛杨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机器人三维视觉感知及展望

8:30-9:00

田栢苓天津大学

面向复杂环境的多无人机分布式协同探测

9:00-9:30

陈征浙江大学

面向飞行器智能博弈的最优协同制导

9:30-10:00

葛晨阳西安交通大学

3D+AI创新技术研究

10:00-10:30

10日下午

主持人:马志强

许德智江南大学

不间断柔性微电网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2:30-3:00

吴正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水下仿生滑翔机器海豚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

3:00-3:30

左宗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Fixed-Time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Control

3:30-4:00

徐天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面向靶向治疗的磁驱动软体微型机器人运动控制

4:00-4:30

李公法武汉科技大学

基于肌电信号的手势识别与力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4:30-5:00

10晚上

主持人:沈刚辉

那靖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参数估计误差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

7:30-8:00

刘金海东北大学

基于电磁全息的海洋在役油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技术

8:00-8:30

刘明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在轨卫星自主智能健康管理技术

8:30-9:00

李天龙哈尔滨工业大学

磁驱微纳机器人系统

9:00-9:30

11日早上

机器人与自动化学科发展研讨

9:00-11:30


四、报告与报告人简介

报告1信息

报告题目机器人三维视觉感知及展望

报告人:丛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摘要:机器人感知和认知能力是智能机器人自主行为的关键,而视觉和机器学习是机器人感知和认知的重要手段。虽然近年来涌现出许多令人兴奋的进展,但机器人感知和认知中的一些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导致机器人还无法完成很多人类看似简单的工作。这其中尚待解决的两个问题是机器人泛化能力较差和自主在线学习能力不足。报告结合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背景和特点,主要阐述针对机器人感知和认知中的视觉识别和在线学习问题所开展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报告人简历:丛杨,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辽宁省机器智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IEEESeniorMember。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处理、机器人伺服等研究。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5)、CAA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4)、辽宁省青年科技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1)。目前已在国内外期刊和会议上发表80余篇文章,参与出版Springer 专著一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授权7项等。


报告2信息

报告题目:面向复杂环境的多无人机分布式协同探测

报告人:田栢苓 天津大学

报告摘要:传统无人机往往难以在丛林、楼宇及洞穴等典型导航拒止环境下进行正常作业,然而该环境下无人系统的搜索救援、侦察预警及目标捕捉等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以提高无人系统对复杂环境协同探测的自主性和安全性为目的,报告将从复杂环境下多无人系统定位的协同性、调度的高效性、轨迹的安全性及控制的鲁棒性角度出发,重点对基于地图匹配的多无人机协同定位技术、基于路图的多无人机协同决策调度技术、基于随机模型预测的多无人机实时运动规划技术及多变量干扰补偿的飞行控制技术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历:田栢苓,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2006年7月获天津大学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7月获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飞行器自主导航与控制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Automatica, TAC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曾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奖励。


报告3信息

报告题目:面向飞行器智能博弈的最优协同制导

报告人:陈征 浙江大学

报告摘要:最优协同制导是飞行器智能博弈的技术基础,但也是航空航天领域一直难以突破的瓶颈难题。报告面向飞行器智能博弈对最优协同制导指令在线生成的迫切需求,在讨论了当前研究和工程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构建飞行状态到最优制导指令映射关系的创新理论—“哈密尔顿相空间参数化理论”,介绍了该理论的技术框架和创新点,以及典型应用的仿真验证情况,最后分析了未来工程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历:陈征,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航空学会人工智能委员会委员,先进无人机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无人系统技术》青年编委。主要从事飞行器制导与智能协同领域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了一套哈密尔顿相空间参数化理论,为解决飞行器最优博弈制导在线决策的瓶颈难题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围绕飞行制导与飞行器智能协同,在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和Automatica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余篇,授权相关专利5件。


报告4信息

报告题目:3D+AI创新技术研究

报告人:葛晨阳 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摘要:介绍单目结构光/ToF三维深度感知技术及机器人、智能车、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应用。

报告人简历:葛晨阳,工学博士,副教授,西安交大视觉信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骨干教师,从事计算视觉、三维感知、新型显示处理及SoC方面研究,曾主持完成国家级重大课题4项,研制国内第一颗面向头戴式显示的高清立体显示处理芯片、多颗数字电视后处理芯片及三维深度感知芯片,在三维深度感知技术领域拥有近20项美国发明专利,其成果广泛用于智能手机、金融支付、智能锁等行业。


报告5信息

报告题目:不间断柔性微电网储能系统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报告人:许德智 江南大学

报告摘要:随着储能电站和电动汽车接入电网的容量越来越大,目前这些储能系统呈现分散接入、无序自主运行的态势,而且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不仅未能起到很好的电网支撑作用,反而对电网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因此,针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协同运行与控制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汇报主要分为如下几部分:1)当前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研究现状和背景;2)汇报人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研究成果;3)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展望和研究难点分析。

报告人简历:许德智,IEEE Senior Member,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等多个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包含,数据驱动控制理论与应用,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电网技术、特种电机与特种机器人技术等。在SCI 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成果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轻工联合会等各类奖项和荣誉8项。


报告6信息

报告题目:水下仿生滑翔机器海豚系统设计与智能控制

报告人:吴正兴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介绍团队在高机动长航程仿生滑翔机器海豚系统设计、建模及智能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常规机器海豚续航能力较差的问题,将水下滑翔运动引入机器海豚设计,通过融合滑翔运动的长航程和仿海豚运动的高机动等优点,提出了新型混合驱动的仿生滑翔机器海豚系统设计方案,并针对其运动建模、多模态姿态镇定及定深控制、大范围路径规划及自主导航等问题,开展了相关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开发了多台仿生系统样机,成功完成了多次湖试及海试应用验证。

报告人简历:吴正兴,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及中科院青促会人才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下仿生机器人、水下环境感知与建模。已发表SCI期刊论文60余篇,包括IEEE Trans40余篇,出版专著1部,8次获得IEEE ROBIO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国际PCT发明专利6项,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中科院北京分院成果转化二等奖。部分成果获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报告7信息

报告题目:Fixed-Time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Control

报告人:左宗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摘要:Fixed-time stabilityand stabilization control receive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terest since it can provide an estimated bound of settling time,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initi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asymptotic stability, fixed-time convergence can provide better closed-loop performance and disturbance rejection properties. Different from finite-time control, fixed-time stabilization control can produce a faster convergence rate and provide an explicit estimate of settling time independent of initial conditions, which is desirable in manypracticalapplications. In this talk,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fixed-time stability will be introduced. Then, fixed-timeconvergent controlalgorithms for systems with various dynamics will be elaborated in detail.

报告人简历:左宗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控制、无人飞行器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相关研究工作,已出版英文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SCI期刊论文90余篇,曾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入选科睿唯安2020年“全球高被引学者”以及爱思唯尔2021年“中国高被引学者”;目前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理论力学A”的课程负责人,并同时承担国家精品课、国家级一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A”的教学工作;担任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eronautical and Space Sciences等国际期刊以及中文核心期刊《系统科学与数学》编委,以及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第一届青年编委。


报告8信息

报告题目:面向靶向治疗的磁驱动软体微型机器人运动控制

报告人:徐天添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报告摘要:微型机器人,大到几毫米,小到几微米,可以很轻松地在复杂狭小的空间作业。生物相容性好且材料质地柔软的可实现多模态智能运动的微型机器人,在生物工程学和体内靶向治疗方向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微型机器人从理论层面在智能运动控制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难题。在微型机器人的个体方面,提出了自主路径规划与视觉伺服运动控制方法。多个微型机器人协同作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协作任务。基于对软体机器人的磁化方向与运动效率的研究,设计薄膜机器人的异构磁化方向,控制微型机器人的速度差,以实现协同控制。最终实现四个软体薄膜微型机器人的独立位置控制。为软体薄膜微型机器人在生物体内协同靶向给药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据。

报告人简历:徐天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巴黎第六大学机器人专业博士。获批国家优青,中科院青促会、广东省青年拔尖等资助项目。在面向靶向治疗的磁驱动微型机器人方向展开长期系统性研究,在微型机器人的多模态运动、自主路径规划与智能控制方面有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TRO、TMech、Tcyber、TII等期刊,4篇入选ESI高被引;获得2019年机器人顶会IROS最佳应用论文奖(1/2494),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熊有伦智湖优秀青年学者、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担任机器人领域IEEE T-ASE、RAL期刊编委。


报告9信息

报告题目:基于肌电信号的手势识别与力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报告人:李公法 武汉科技大学

报告摘要: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是一种随着人体肌肉变化而产生的生物电信号,是脑部的中心神经区域对肌肉的刺激出现的信号,这种信号与人体的运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基于肌电手势识别技术的人机交互方式主要是利用执行相关手部动作时产生的sEMG实现手势动作识别,从而利用sEMG实现人机交互。本报告对基于肌电信号的手势识别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肌电信号的特征提取、手势识别算法及抓取力预测三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并探索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报告人简历:李公法,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教授,博导,冶金装备及其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武汉科技大学精密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英国朴茨茅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机器视觉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出版专著5部,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余篇,高被引论文20余篇,热点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


报告10信息

报告题目:基于参数估计误差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及应用

报告人:那靖 昆明理工大学

报告摘要:自适应控制是处理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系统的有效方法,从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以梯度学习算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但与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相比,自适应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应用推广较少。事实上,自适应系统中在线学习机制的引入使得系统性能分析及保障较为困难,且围绕梯度算法构建的自适应系统中存在本质性的矛盾。本报告首先介绍自适应估计和控制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自适应学习方法的局限,介绍了一类基于参数估计误差的新的学习方法,以及据此构建的快速自适应参数估计和控制系统设计和收敛性、鲁棒性分析理论,并给出了持续激励条件的在线判别方法;最后,介绍了该自适应方法在汽车、核聚变系统、海浪能转化系统、机器人等实际系统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案例。

报告人简历:那靖,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云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现为云南省先进装备智能控制及应用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机电系统建模及智能控制、自适应参数估计、非线性控制及应用等研究。在Elsevier出版英文专著1部,在国际重要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入选2020、2021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霍英东青年科学家奖、自动化学报“钱学森论文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学术奖励。现为IEEETIE、Neurocomputing等3个国际期刊编委,并任DDCLS2019会议共同主席、CCDC 2021组委会副主席等。


报告11信息

报告题目:基于电磁全息的海洋在役油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技术

报告人:刘金海 东北大学

报告摘要:海洋能源开发已成为能源工业的一大支柱,由于海底自然条件恶劣、表层地基不稳定、海浪冲淘、介质腐蚀等都会导致管壁腐蚀、破损,因此,必须对海洋油气管道进行安全检测。针对现有内检测机器人难以满足海洋油气管道全面检测的难题,研制了以电磁全息协同检测为特征的海洋在役油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提出了多频电磁全息协同检测技术,提高了缺陷检测精度;提出了内检测机器人示踪定位新技术,解决了海洋油气管道内检测仪器无法跟踪定位的难题。利用软开关技术,提出了无源封闭环境下内检测仪器自供电系统新技术,提高了功率系统的开关频率、效率和功率密度,降低了开关损耗和电磁干扰;提出了知识驱动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提高了缺陷识别和量化精度。

报告人简历:刘金海,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领域涉及智能工业大数据挖掘、工业机器人、智能建模理论与技术、数据驱动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等。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各类教学奖励8项;发表和被录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SCI收录;申报和获得发明专利90余项。


报告12信息

报告题目:基于数据驱动的在轨卫星自主智能健康管理技术

报告人:刘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摘要:在轨卫星平台及其各个分系统的自主智能健康管理作为航天器实现智能自主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克服卫星可靠性不足、提升在轨卫星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的有效手段。汇报人主要介绍基于数据驱动理论的卫星自主健康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首先,针对飞轮、动量轮、CMG等卫星姿控系统元器件,提出了三类有监督卫星姿态系统故障诊断算法:1)基于注意力机制增强的卷积神经网络、2)辅助分类卷积生成式对抗网络、3)基于先验知识的图卷积神经网络;研究了将一维时序信号转换为灰度图、SDP图、图数据的样本生成策略,并提出了考虑星载计算机实际部署能力的最优网络架构搜索技术。其次,针对卫星平台整星故障检测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域反卷积重建自编码器的整星高维遥测数据异常检测算法,并在零重力气浮卫星模拟器上进行了该算法的半物理仿真验证。

报告人简历:刘明,教授、博导,哈工大航天学院卫星所副所长,2018、2019年入选Clarivate Analytics全球高被引学者,2012年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目前担任国际期刊《IEEE Control Systems Letters》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并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等国际权威期刊上,SCI引用总次数4000余次,其中SCI他引总数3200余次。


报告13信息

报告题目:磁驱微纳机器人系统

报告人:李天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报告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20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微纳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并列为 21 世纪的三大科技,是高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各领域快速发展的主导技术,作为微纳尺度的动力机器,微纳机器人是纳米世界机器化的先导,对纳米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微纳机器人是一种能将化学能、光能和电能等其他形式能转化为动能或驱动力的装置。由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推重比大等特点,微纳机器人在传感检测、微纳制造、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尤其在生物医疗领域,微纳机器人可应用于治疗药物靶向输送及定量释放,能显著提升药物利用率、降低正常细胞被药物破坏的风险、减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可在艾滋病、癌症、脑梗等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报告人简历:李天龙,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医用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在Science Robotics、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及Small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成果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文:张夷斋  审核:黄越)

关闭

最新公告
西北工业大学校历、校车时刻表
关于选拔2024年国家留学基金委-赴意大...
【大赛通知】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大学...
【研究生招生】文化遗产研究院2024年...
定期存款银行竞争性选择项目评审结果公告
关于下载使用学校新版宣传片的通知
【重要通知】西北工业大学全球人才招...
【重要通知】关于举办西北工业大学航...
关于组织开展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
【重要通知】2023年陕西省全国硕士研...
西工大主页  招聘信息  就业信息  本科招生  研招信息
版权所有©西北工业大学  地址:西安市友谊西路127号 邮编:710072